回到主页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甜味抑制剂在含糖食品中的应用

本文作者王燕玲等人,发表于《食品科技》杂志。以下内容摘自于该论文。

甜味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甜味抑制的作用原理有多种假设。人或动物感知甜味是源于舌尖上的味蕾细胞上的甜味受体与甜味化合物如蔗糖之间产生A,BH,X三点的氢键结合力,从而使人感知甜味。可理解为“甜味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氢键结合,使得味蕾细胞无法感知到甜味的刺激,从而起到抑制甜味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味觉细胞的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去对应识别结构各异的甜味刺激物,使人感知到甜味。因此也可理解为味觉细胞的G蛋白偶联受体选择性地与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结合后,不再识别甜味刺激物,从而产生甜味抑制效果。

实验发现,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对糖抑制甜味的效果明显、迅速。而且在产生抑制甜味效果后的一定时间内,还会产生“后甜效应”,即对白开水也会有微甜的感觉。难以用上述原理进行解释,还有待人们去探索其奥秘。但甜味抑制剂它不会改变正常的味觉,短时间内即可以复原。

甜味抑制剂的安全性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在国外已经通过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毒性研究,诱变筛选、畸形学、次长期摄食和新陈代谢研究。所有的毒物学试验都表明它不会产生药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它被迅速吸收并以原样从尿中排泄。因此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已经被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我国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笔者研制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甜味抑制剂,经卫生部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检测,半致死量(LD50)>15000mg/kg。属于无毒级。实际使用量仅在万分之二左右,远低于味精和食盐的正常使用量。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该文全文论文可在各大论文数据库查询。